?

疾病索引:

當前位置: 網站首頁 > 互動交流 > C

腸阿米巴病

時間:2018-01-30     來源:黑龍江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

簡稱
    阿米巴痢疾
 
法定傳染病類型
    乙類
 
感染類型
    原蟲感染
 
概述
    阿米巴性痢疾是溶組織內阿米巴(Entamoeba  histolytica)侵入結腸引起的腸道傳染病,易復發成為慢性,也可發生腸內外并發癥,尤其可引起肝、肺等臟器膿腫。
 
分期或分型
    普通型、暴發型和慢性型。
 
傳染源
    主要為慢性和恢復期病人糞便排包囊者和帶蟲者。由于滋養體抵抗力弱,急性病人不起傳染源作用。在國內豬也可作為傳染源。
 
傳播途徑
    阿米巴包囊經口傳染是主要的傳播途徑。包囊污染水源是釀成地區性暴發流行和高感染率的主要原因;其次是污染的手、食物或用具;蒼蠅、蟑螂等可攜帶包囊傳播疾病。
 
潛伏期和傳染期
    潛伏期一般為3周,亦可短至數日或長達余年。
 
人群易感性
    人群普遍易感。性別無差異,嬰兒與兒童發病機會相對較少。營養不良、免疫低下及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者,發病機會多。人群感染后抗體滴度雖高,但不具保護作用,故重復感染較多見。
 
流行特征
    阿米巴痢疾分布遍及全球,以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為多見,毒力較強的蟲株也集中于這些地區,呈穩定的地方性流行。感染率與社會經濟水平、衛生條件、人口密度等有關。如溫帶發達國家感染率為0%~10%,熱帶發展中國家則可達50%以上,農村患者多于城市。夏秋季發病較多,男多于女,典型的年齡曲線高峰在青春期或青年期。多呈散發性,水源性流行偶有發生。我國近年來急性阿米巴痢疾和肝膿腫病例,除個別地區外,已較為少見,某些地方感染率已不到10%。
 
臨床表現
    普通型:起病多緩慢。常以腹痛、腹瀉開始。腹瀉日數次至十余次,里急后重程度不一。大便量中等,常有膿血或粘液,典型糞便呈果醬樣,有腐敗腥臭。也可表現為單純性腹瀉,右下腹壓痛明顯。病程數日或數周可自行緩解,若不治療,易復發。
    暴發型:少見。起病急,高熱,惡寒,腹瀉日十余次,便前劇烈腹絞痛,里急后重明顯。大便呈粘液血性或血水樣,奇臭。并有嘔吐、失水、迅速虛脫。體檢見腹脹明顯,腹部彌漫性壓痛, 肝腫大。不及時搶救,并發腸出血、腸穿孔,可致死亡。
    慢性型:癥狀持續存在或反復發作。常為腹痛、腹脹,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。因長期腸功能紊亂,患者可有消瘦、貧血、營養不良或神經衰弱癥狀。因結腸腸壁增厚偶可觸及塊物,有壓痛。
 
治療和預后

    1.支持治療    急性期患者應臥床休息,進流質或少渣飲食。嚴重腹瀉者需糾正水、電解質紊亂,必要時靜脈補液。慢性患者應注意維持營養。

    2.病原治療

    (1)甲硝唑(滅滴靈)為首選藥物。口服吸收良好,半衰期8h。成人劑量800mg,3次,療程5~8日,小兒35-50mg/kg/d危重病例可按此劑量用0.5%水溶液靜脈滴注。副作用惡心、口中金屬味和輕度神經系統反應。孕婦慎用。

    甲硝磺酰咪唑(替硝唑)為第二代硝基咪唑類化合物,半衰期12h。劑量50-60mg/kg/d,療程 3~5日,效果良好。副作用小。但包囊排出率較高。

    (2)雙碘喹啉   慢性患者宜加用。成人劑量600mg。日3次,療程20日。兒童30-40mg/kg/d(每日不超過2g)。副作用: 頭痛、惡心、皮疹、肛門瘙癢。個別可引起視神經炎,不宜用于甲狀腺疾病患者。

    (3)二氯尼特(安特酰胺)為目前最有效的殺包囊藥。成人劑量500mg,3次,療程10日。兒童20mg/kg/d,3次分服。副作用:腹脹為主。

    此外,四環素、巴龍霉素可用作輔助治療。為達到根治, 應加用腔內殺蟲劑如二氯尼特、雙碘喹啉等。

    阿米巴痢疾預后一般良好,與病程長短、有無并發癥、是否及早診斷和及時有效地治療有關。暴發型患者、有腦部遷徙性膿腫、腸穿孔及彌漫性腹膜炎等患者預后較差。

 
預防

    1、健康教育。通過有廣泛影響的宣傳工具教育群眾,講究飲食衛生、個人衛生及文明的生活方式,不喝生水,不吃不潔瓜果生蔬菜,養成餐前便后或制作食品前洗手等衛生習慣。

    2、加強糞便管理,畜圈的衛生管理,因地制宜做好糞便無害化處理,改善環境衛生。

    3、保護公共水源,嚴防糞便污染。飲用水應煮沸。

    4、加強飲食業與公共食堂的衛生管理。食品制作及工作人員操作過程均應有衛生監督措施。

    5、大力撲滅蒼蠅、蟑螂,采用防蠅罩或其它措施,避免食物被污染。

 
?

黑公網安備 23011002000081號


寒潮預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