結腸小袋纖毛蟲病
時間:2018-01-30 來源:黑龍江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
類別 |
寄生蟲病 |
疾病名稱 |
結腸小袋纖毛蟲病 |
簡稱 |
結腸小袋纖毛蟲病 |
病原蟲 |
結腸小袋纖毛蟲病 |
概述 |
小袋纖毛蟲病(balantidiasis coli)是由結腸小袋纖毛蟲(balantidiumcoli)寄生在人體結腸引起的一種常見寄生原蟲性疾病。人普遍易感。在特殊職業如飼養家豬和屠宰工人,感染率明顯較高。營養不良,居住條件惡劣,個人衛生習慣不良者感染率也較高。臨床表現為腹痛、腹瀉、黏液膿血便、里急后重、發熱等,慢性遷延性病人則表現為便秘與腹瀉交替或周期性腹瀉。 |
流行特征 |
結腸小袋纖毛蟲呈世界性分布,其中熱帶與亞熱帶地區多見。已知有30多種動物能感染此蟲,如猩猩、猴、豬、野鼠等。特別是家豬感染率很高,在流行病學上有重要意義。一般認為人體的結腸環境對本蟲不甚適合,因此人體的感染較少,呈散在發生。國內已有云南、廣西、廣東、福建、臺灣、四川、湖北、山東、河南、山西、吉林、遼寧、河北、甘肅、陜西、安徽等省、市、自治區約500余病例報告。國內人群感染率尚無準確數據,據部分調查報告在0.01%~0.05%之間。 |
臨床表現 |
1.無癥狀型。即初期潛伏期,從排出的糞便中可找到本蟲,而臨床上無癥狀表現。 |
治療和預后 |
一般治療原則上與其他腸道傳染病相同。病原治療首選甲硝唑,可獲滿意療效。用量成人0.4~0.6g/次,3次/d,口服,連用5~10天。甲硝唑可使蟲體胞膜破潰,核崩解直至消失。一般服藥24~72h后糞便中蟲體即消失,癥狀逐漸好轉,療程結束時療效可達90%~100%。亦可選用四環素、喹碘方、巴龍霉素等,但療效均不如甲硝唑。 |
預防 |
本病經口傳播,故應強調注意飲食衛生和個人衛生,加強人、豬糞便管理,避免豬糞污染食物及水源,積極治療病豬等。結腸小袋纖毛蟲包囊對外界環境抵抗力較強,室溫下可存活2周,潮濕環境中可存活2~3個月,在10%甲醛溶液中亦能存活4h,故對患者或病豬糞便無害化處理對控制本病流行尤為重要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