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

疾病索引:

當前位置: 網站首頁 > 互動交流 > J

棘球蚴病

時間:2018-01-30     來源:黑龍江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

簡稱
    棘球蚴病,又稱包蟲病
 
法定傳染病類型
    丙類
 
感染類型
    蠕蟲感染
 
概述
    棘球蚴病又稱包蟲病,是人感染細粒棘球絳蟲(犬絳蟲)的幼蟲(棘球蚴)所致的慢性寄生蟲病。屬中醫“蠱毒”、“積豪”、“蠱疫”等范疇。
 
分期或分型
    我國有二種不同蟲種的包蟲病,即囊型與泡型包蟲病。
 
傳染源
    囊型包蟲病的主要傳染源是狗,其次是狼、狐貍等。
 
傳播途徑

    囊型包蟲病直接感染是由人和狗密切接觸,其皮毛上的蟲卵污染手指后經口感染。狗糞便中蟲卵污染水源、蔬菜,也可導致間接感染。牧區狗、羊混居,羊毛被污染,通過擠奶、剪毛、接羔、羊皮加工等也可污染。

 
潛伏期和傳染期
    細粒棘球蚴病的潛伏期長,10—20年或以上。
 
人群易感性
    感染主要與環境衛生和不良飲食習慣有關,患者以牧民與農民為主。大多在兒童期感染,至青壯年期發病。
 
流行特征

    本病為自然疫源性疾病,主要流行于畜牧地區。在全世界分布很廣,我國以新疆、青海、寧夏、內蒙、陜西、四川等地多見。東北、河北、河南、山東亦有散發病例。

 
臨床表現

    棘球蚴病的臨床表現復雜多樣。巨型棘球蚴病多見于腹腔,可占據腹腔的整個空間,擠壓膈肌,使肺葉萎縮。肝棘球蚴病常使肝腫大、肝區脹痛。肺棘球蚴病可致氣短、胸痛、咳嗽和咯血。腦棘球蚴病的表現與腦瘤相似,易引起頭痛、嘔吐及癲癇等顱內壓增高癥狀。骨棘球蚴病多發生于骨盆、椎體中心和長骨兩端,破壞骨質,造成骨折。此外包蟲病還往往伴有蕁麻疹、哮喘、血管神經性水腫、過敏性休克、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及食欲減退、消瘦、貧血、發育障礙、惡病質等。

 
治療和預后

    (一)普通康復療法。服驅蟲劑時,應臥床休息或住院,服藥前適當加強營養。
    (二)中醫分型與中藥治法
    1.蟲毒在肝。上腹脹痛,乏力蚋呆,或有包塊,或有腹水,或黃疽,或發熱.舌質紫,有瘀點或瘀斑,脈弦細. [治法] 疏肝化瘀,扶正祛蟲.
    2.蟲毒在肺。胸脹胸痛,咳痰帶血,乏力盜汗,或發熱嗔膿痰,或有胸水.舌癬苔膩,脈弦滑. [治法] 開胸散結,扶正祛邪.
    (三)現代西醫西藥治療方法
    (1)丙硫苯瞇唑:每日10一20毫克/千克體重,分2次剛R,每月為1療程,間隔半個月,可重復療程1年以上,孕婦忌服.
    (2)甲苯咪唑:開始3天用每日o.2克,以后漸增至每日3—4克,分2—3次口服,療程1個月.
    (四)單味藥與經驗方治法
    牛黃、紅花、降謄、使君子、五詠綠絨蒿、唐石特青蘭、訶于、山楂、廣木香各3克,研末每次o.6~O.45克,每日4次服.
    (五)手術療法。單房巨囊型可爭取在未發生壓迫癥狀前手術摘除.巨大的肝、脾及其他臟器包蟲病均可行內囊摘除術,手術中應注意包囊,防止包囊破裂.
細粒棘球蚴病預后一般較好,但如棘球蚴破裂而發生休克者則較差。

 
預防
    (1)按傳染病隔離,半流食或清淡飲食。
    (2)避免與狗密切接觸,或家犬定期驅蟲。
    (3)勤洗手,不飲生水,不食生菜。
?

黑公網安備 23011002000081號


寒潮預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