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

疾病索引:

當前位置: 網站首頁 > 互動交流 > K

狂犬病

時間:2018-01-30     來源:黑龍江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

法定傳染病類型
    乙類
 
感染類型
    病毒感染
 
概述
    狂犬病(rabies)又稱恐水癥(hydrophobia),為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的中樞神經系統急性傳染病。多見于狗、狼、貓等食肉動物。人多因被病獸咬傷而感染。臨床表現為特有的狂躁、恐懼不安、怕風恐水、流涎和咽肌痙攣,終至發生癱瘓而危及生命。
 
分期或分型
    典型病例臨床表現分為三期:
    (一)前驅期。大多數患者有發熱、頭痛、乏力、納差、惡心、周身不適等癥狀。對痛、聲、風、光等刺激開始敏感,并有咽喉緊縮感。約50~80%病人傷口部位及其附近有麻木、發癢、刺痛或蟲爬、蚊走感。這是由于病毒繁殖刺激周圍神經元引起。本期持續1~4日。
    (二)興奮期或痙攣期。患者多神志清楚而處于興奮狀態,表現為極度恐懼,煩燥,對水聲,風等刺激非常敏感,引起發作性咽肌痙攣、呼吸困難等。
恐水是本病的特殊癥狀,但不一定每例均有,亦不一定早期出現。典型表現在飲水、見水、流水聲或談及飲水時,可引起嚴重咽喉肌痙攣。故患者渴極畏飲,飲而不能下咽,常伴有聲嘶和脫水。
    怕風亦本病常見的癥狀,微風、吹風、穿堂風等可引起咽肌痙攣。其他如音響、光亮、觸動等,也可引起同樣發作。
    由于植物神經功能亢進,患者出現大汗流涎、體溫可達40℃以上,心率快,血壓升高,瞳孔擴大,但病人神志大多清醒。隨著興奮狀態加重,部分病人出現精神失常、定向力障礙、幻覺、譫妄等。病程進展很快,多在發作中死于呼吸或循環衰竭。本期持續1~3日。
    (三)麻痹期。痙攣減少或停止,患者逐漸安靜,出現弛緩性癱瘓,尤以肢體軟癱為多見。眼肌、顏面肌及咀嚼肌亦可受累。呼吸變慢及不整,心搏微弱,神志不清,最終因呼吸麻痹和循環衰竭而死亡。本期約為6~18小時。
 
傳染源
    發展中國家的狂犬病主要傳染源是病犬,人狂犬病由病犬傳播者約占80~90%,其次為貓和狼,發達國家由于狗狂犬病被控制,野生動物如狐猩、食血蝙蝠、臭鼬和浣熊等逐漸成為重要傳染源。患病動物唾液中含有多量的病毒,于發病前數日即具有傳染性。隱性感染的犬、貓等獸類亦有傳染性。
 
傳播途徑
    主要通過被患病動物咬傷、抓傷,病毒自皮膚損傷處進入人體。粘膜也是病毒的重要侵入門戶,如眼結合膜被病獸唾液沾污,肛門粘膜被狗觸舔等,均可引起發病。此外,亦有經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的報道。
 
潛伏期和傳染期
    潛伏期長短不一,短的10日,長的1年,多數1~3個月。兒童、頭面部咬傷、傷口深擴創不徹底者潛伏期短。此外,與入侵病毒的數量、毒力及宿主的免疫力也有關。
 
人群易感性
    人對狂犬病普遍易感,獸醫、動物飼養者與獵手尤易遭感染。一般男性多于女性。冬季發病率低于其他季節。
 
流行特征
    狂犬病在世界很多國家均有發生。我國解放后由于采取各種預防措施,發病率明顯下降。近年因養狗逐漸增多,故發病率有上升的趨勢。
 
臨床表現
    人的狂犬病極大多數是由帶狂犬病毒的動物咬傷(抓傷)后而感染發病。潛伏期短到10天,長至2年或更長,一般為31~60天,15%發生在3個月以后,視被咬部位距離中樞神經系統的遠近和咬傷的程度(感染病毒的劑量)而異。
    狂犬病是嗜中樞神經系統的傳染病,往往有一個短的前驅期,約1~4天,表現為中度發熱、不適、食欲消失、頭痛、惡心等;然后進入神經系統的癥狀期,約2~20天,出現應激性增高,胸部壓迫感、胸痛、氣流恐怖癥(用風吹面部時會引起咽喉部肌肉痙攣),這是一種典型的癥狀,有助于診斷。傷口部位有疼痛或各種異樣的感覺,有的病人伴有對光、噪音和感覺刺激的應激性增高,通常表現有肌張力增高和面部肌肉肌攣。交感神經系統病損后出現多汗、流涎、狂燥行為、焦慮、痙攣性痛性肌肉收縮,在吞咽時咽喉等部位的肌肉痙攣而致怕飲水,故又稱恐水癥。在疾病的不同時期可以出現麻痹癥狀(上升性麻痹),特別是由蝙蝠傳染的狂犬病更常見;在癥狀出現后0~14天內,病人往往在痙攣后出現繼發性呼吸和心衰竭,昏迷而死亡。
 
治療和預后
    (一)一般處理。單間隔離病人,避免不必要的刺激。醫護人員最好是經過免疫接種者,并應戴口罩和手套、以防感染。病人的分泌物和排泄物須嚴格消毒。
    (二)加強監護。患者常于出現癥狀后3~10日內死亡。致死原因主要為肺氣體交換障礙、肺部繼發感染;心肌損害及循環衰竭。因此,必須對呼吸、循環系統并發癥加強監護。
    (三)對癥處理。補充熱量,注意水、電解質及酸堿平衡;對煩燥、痙攣的病人予鎮靜劑,有腦水腫時給脫水劑。必要時作氣管切開,間歇正壓輸氧。有心動過速、心律失常、血壓升高時,可應用β受體阻滯劑或強心劑。
    (四)高價免疫血清與狂犬病疫苗聯合應用。高價免疫血清10~20ml肌注,也可半量肌注,另半量在傷口周圍浸潤注射,同時行疫苗接種。
    (五)干擾素。可試用。
    病死率幾近100%,患者一般于3~6日內均死于呼吸或循環衰竭。近年來陸續有治愈數例的報道,故應全力維持其呼吸及循環系統功能,積極進行搶救。
 
預防

    (一)加強動物管理,控制傳染源:
    1.大力宣傳養狗及其他野生動物的危害。
    2.野犬應盡量捕殺。
    3.家犬應嚴格禁錮。并進行登記和疫苗接種。
    4.狂犬或患狂犬病的野獸應立即擊斃焚毀或深埋,嚴禁剝皮吃肉。
    (二)傷口處理。主要為清創,立即用20%肥皂水和清水反復徹底清洗傷口和搔傷處,至少20分鐘,再用75%乙醇或2%碘酒涂擦,也可用1%新潔爾滅液沖洗,以清除和殺死病毒。如有高效價免疫血清,皮試后可在創傷處作浸潤注射。傷口不縫合。亦可酌情應用抗生素及破傷風抗毒素。
    (三)預防接種。對獸醫、動物管理人員、獵手、野外工作者及可能接觸狂犬病毒的醫務人員應作預防接種。原則上于1、7、28日各肌注狂犬疫苗1.0ml,而后每1~3年加強免疫1次。對被狼、狐、狗、貓等動物咬傷者,應作預防接種。其方法依傷情、疫苗種類、參照使用說明接種,與此同時加用免疫血清,效果更佳。

?

黑公網安備 23011002000081號


寒潮預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