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

疾病索引:

當前位置: 網站首頁 > 互動交流 > Q

曲霉病

時間:2018-01-30     來源:黑龍江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

曲霉病
 
 
簡稱
    曲霉病
 
法定傳染病類型
    非法定傳染病
 
感染類型
    真菌感染
 
概述
    曲霉病(aspergillosis)是由曲霉所引起的一種慢性霉菌病,可侵犯皮膚、粘膜、眼、外耳道、鼻、鼻竇、支氣管、肺、胃腸道、神經系統或骨骼,嚴重者導致敗血癥。本病的病理特征為肉芽腫性損害,亦可為壞死性或化膿性,其臨床表現常隨發病部位而異。
 
分期或分型
    分為呼吸系統曲霉病、消化系統曲霉病、心血管系統曲霉病、泌尿生殖系統曲霉病、中樞神經系統曲霉病、皮膚粘膜曲霉病、外耳道曲霉病、鼻竇曲霉病、眼曲霉病、曲霉敗血癥。
 
傳染源
    曲霉廣泛存在于自然界,是實驗室中最常見的污染菌之一。
 
 
傳播途徑
    傳播方式除直接進入皮膚、粘膜外,也常由呼吸道進入鼻旁竇、支氣管和肺,或侵入血循環后播散至其他組織。
 
 
潛伏期和傳染期
    無潛伏期。
 
人群易感性
    曲霉病患者以勞動人民為主,男多于女,從青年到老人均有發病,但兒童甚少見。
 
流行特征
    本病無地區性,世界各地都有發病。
 
臨床表現
    本病以中年男性多見,主要有以下幾種表現。
    (一)呼吸系統曲霉病。1.肺曲霉球:一般無明顯全身癥狀,但可有刺激性咳嗽和反復大咯血。2.變態反應性曲霉病:畏寒、發熱、乏力、刺激性咳嗽,伴明顯哮喘。咯棕黃色膿痰,有時帶血。病變部位可聞干、濕羅音。3.支氣管-肺炎型曲霉病: 咳嗽、咳痰、低熱、乏力、食欲減退等。病變侵襲肺實質則呈肺炎改變,并壞死化膿,形成肺膿腫。可有肺部實變體征及濕性羅音。 4.繼發性肺曲霉病: 有原發疾病的表現,并有發熱、咳嗽、咳痰、咯血、胸痛、呼吸困難等。雙肺可有干、濕性羅音。
    (二)消化系統曲霉病 以肝臟受累為多見,可達20%,其次是小腸、胃、食道、舌和胰腺。曾見1例伴發肺炎的心臟病患者,尸檢發現曲霉性食道炎蔓延至胃賁門,粘膜上有多處破潰,引起急性腸胃潰瘍、急性胃擴張和上消化道出血而死亡。
    (三)心血管系統曲霉病 通過血循環或直接蔓延而累及心內膜、心肌或心包,引起化膿、壞死或肉芽腫病變。曲霉常見侵犯中小動脈,引起血管壁壞死或血栓,但很少侵犯大血管。 
    (四)泌尿生殖系統曲霉病 以腎為主,可達40%,有時前列腺亦可受累。生殖器曲霉病兩性均可發生,但較少見,曾報告由熏煙色曲霉引起的陰道炎,主要癥狀為白帶增多。
    (五)中樞神經系統曲霉病 較少見,大腦曲霉病可由眼或鄰近組織如耳、鼻、鼻竇等直接蔓延,或通過肺原發灶經血循環而引起,多形成腦膿腫,臨床表現如顱內占位性病變。
    (六)皮膚粘膜曲霉病 大面積燒傷患者,尤其是深Ⅱ°~Ⅲ°的患者,由于血漿大量滲出,有利于曲霉的生長,較易發生曲霉的繼發感染,嚴重者可引起曲霉性敗血癥。在剛愈合的新生皮膚上,有時也可有廣泛而密集的曲霉生長,灰綠色菌絲可高達1~2mm,有如面包上長霉樣。
    原發性皮膚曲霉病可有1至幾個、甚至許多結節。
    皮膚曲霉病還可繼發于原有皮損上,引起潰瘍和壞死。如累及指甲板,其表現類似甲癬,指、趾甲變成黃綠色,厚而脆,末端發生碎裂,偶可發生甲溝炎。曲霉敗血癥患者的皮損常表現為皮下膿腫,真皮內蜂窩織炎或膿皰。
    (七)外耳道曲霉病 耳曲霉病是曲霉病中最常見的一種,1953年我國即有耳曲霉病的報告,在耳癬中曲霉引起者約占80%,大都為繼發性,原發性者僅占少數。曲霉刺激外耳道皮膚,產生炎性反應和鱗屑,耵聹增多;耵聹成管狀或膜狀,可阻塞耳道而致聽力減退。自覺癥狀有癢或脹滿感。如有繼發感染,則有疼痛感。將耵聹除去后,其下皮膚充血潮紅,增厚或呈革樣硬化,間或糜爛化膿。如病變累及鼓膜,可見鼓膜充血,如鼓膜穿孔,則曲霉侵入中耳引起中耳炎。
    (八)鼻竇曲霉病 曲霉可由鼻腔進入鼻竇,因此鼻竇曲霉感染也較常見。多數發生在鼻竇炎的基礎上,屬腐生性,但以后可發展為寄生性,引起化膿、壞死或肉芽腫,其中多數為非侵蝕性。曲霉在鼻竇內大量生長繁殖,可阻塞竇腔,引起鼻塞,局部酸脹以致頭痛等癥狀,竇腔穿刺可得暗褐色稠膩物質。少數嚴重感染者,日久可演變為侵蝕性,除上述癥狀加劇外,病變可侵及眼眶、鼻腔或面頰部,并破壞骨質。X線攝片可發現額竇、上頜竇等被破壞,擬似腫瘤。此時常可有綠色粘性膿液排出,鏡檢可發現大量曲霉,培養多為煙曲霉、黃曲霉或黑曲霉等。
    (九)眼曲霉病 以角膜損害為最常見,表現為深浸潤潰瘍或表淺結節。主要由外傷引起,患者常先有植物枝葉擦傷史或異物入眼史。稻谷等彈傷史尤為重要,農民在脫粒時帶有曲霉的谷粒可飛至角膜上,或角膜被谷粒擦傷后繼發曲霉感染。本院眼科學教研室曾統計322例真菌性角膜潰瘍,其中約60%由曲霉屬引起,內煙曲霉占半數以上,其次為黃曲霉。角膜可發生深浸潤潰瘍或表淺結節,潰瘍色澤有乳白、灰白及黃白色3種;潰瘍表面可有粗糙,隆起或干燥感,潰瘍邊界較清楚或毛糙,有時邊緣隆起或有分界溝或衛星灶。基質浸潤可位于淺層或深層,或有膿腫形成。約60%伴有前房積膿。主要癥狀為局部疼痛、怕光、流淚等角膜刺激癥狀,一般較輕。檢查可見睫狀充血,如不及時治療,可致失明。眼瞼炎、淚囊炎或脈絡膜炎,甚至眼球膿腫均可發生,表現為眼球突出,亦可造成失明。曲霉也可由鼻腔或鼻旁竇侵襲眼眶,產生肉芽腫,壓迫眼球使向外突出,活動受限,以致視力逐漸減退,終至失明。X線攝片可發現顳骨、眶壁或顱骨等被破壞,此時常有綠色粘性膿液排出,含有大量曲霉。病灶可逐漸擴大,并可累及神經、腦膜及腦組織形成肉芽腫,在其中可見分支狹長的菌絲及異物巨細胞。
    (十)曲霉敗血癥 多繼發于肺曲霉病,主要發生于何杰金病的晚期或心臟手術后,常產生多發性膿腫或肉芽腫,通過血行播散而累及全身各組織和器官。

 
 
治療和預后
    由于曲霉廣布于自然界,因此必須加強防護措施以預防感染。在粉塵多的環境應戴口罩。脫粒時稻谷飛入眼內,切勿用力擦眼,應及時用生理鹽水沖洗,以免角膜擦傷。對眼和皮膚等外傷應及時處理,手術器械必須嚴格消毒,以防真菌污染。應盡力減少誘發因素的影響,對肺結核、慢性支氣管炎、支氣管哮喘、支氣管擴張等原發病應予積極治療。
耳曲霉可用3%硼酸、5%醋酸鋁、2%水楊酸酒精溶液將耳垢輕輕洗去,然后以2%龍膽紫涂搽,或滴入1%~3%克霉唑丙二醇溶液或制霉菌素(10萬u/ml)溶液(或軟膏涂搽)。
    眼曲霉性潰瘍可用金褐霉素0.1%溶液或1%軟膏涂眼,痊愈率分別為76%及79%。此外,0.2%兩性霉素B溶液或1%兩性霉素B眼膏也可應用,治愈率可達半數以上。
    呼吸道曲霉病可用兩性霉素B噴霧,每日1次。
    此外,肺及其他較深部位曲霉病,尤其是曲霉敗血癥,應以全身治療為主,可用兩性霉素B靜滴、同時口服5-氟胞嘧啶等。后兩者單獨應用效果不佳。近年來有用氟康唑或伊曲康唑治愈本病的報告。
本病預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,故對于創傷性診斷技術應取積極態度。

 
 
預防
    1.治療原發病,以消除或縮短病人的高危期。
    2.防止或減少易感病人與曲霉孢子接觸。
    3.預防性用藥兩性霉素B 。靜脈給藥毒性較大,不適宜于作為預防性治療,一種含有兩性霉素B 的鼻腔噴霧劑有一定預防作用。其他抗真菌藥物無明顯的預防作用。高危病人出現發熱而抗生素治療無效時可早期經驗性使用兩性霉素B 治療,一般發熱7 天開始用藥。
?

黑公網安備 23011002000081號


寒潮預警